2018年12月5日-6日,第六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300余位国内外航天业界专家、智库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堂,共谋商业航天大未来。区域中心执行主任、北航国际学院院长翁敬农及33名学员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主题报告、高端对话、技术发布、产品展览等形式展开,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商业航天政策走势、重大项目、热点领域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与成果。 论坛聚焦商业航天,谋划互利共赢。作为论坛主办方的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咨询),与全球权威的卫星市场咨询和市场分析机构Euroconsult(欧洲咨询)达成合作意向协议,依托各自优势资源,联手打造高端航天产业国际交流平台,助力商业航天蓬勃发展。
论坛研讨商业航天发展的总体态势,展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总体思路,呈现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及相关领域现状与未来趋势,梳理中国微纳卫星20余个商业航天星座计划及产业发展走势,关注加强商业航天发展的风险控制等。
本届论坛共安排八场专题对话。重点解读国际合作与政策,研讨空间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空间资源环境有序开发利用、空间项目国际合作、空间技术文化与教育等。其中“航天国际合作与政策解读”专场对话由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处长江辉,区域中心执行主任、北航国际学院院长翁敬农,APSCO对外关系和法律事务部部长Nasir Mahmood等五位嘉宾共同参与,探讨了国际合作与政策、空间技术可持续发展、空间项目国际合作、空间资源环境有序开发利用和空间技术文化与教育等重大话题。翁敬农院长介绍了区域中心在航天国际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希望年轻一代能够“长江后浪推前浪”,为航天国际合作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论坛同期还组织了商业航天企业创新成果展示,就低轨星座生产模式、新航天相关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宣介。重点展示和交流了高分专项、Satellogic、Planet、鸿雁星座、虹云星座、地面信息港等项目和计划。
本次论坛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他们对于中国的航天合作与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部分中心学员的反馈如下:
“这次的论坛,对于理解一个发展产业如何改变市场和商业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启发。小卫星产品包括设计、制作、发射以及在轨运作。目前的需求还包括短周期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产品的制作过程应短于一年。该解决方案还涉及包价,价格包括的服务有:设计,制造,发布和运营。我还了解到,电信和空间技术行业在新兴的发展项目过程中相互补充。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卫星保险。因此,技术不仅为科学创造了机会,也为金融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了机会。”
——RS&GIS专业学员Marcelo Fernando Condori Mendoza(玻利维亚)
“能够参与第六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从中我们能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经验中学习,以期未来能够加强两国合作。我很感谢区域中心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
——小卫星技术专业学员Amir Hossein Alikhah Mishamandari(伊朗)
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非常有趣。它覆盖的话题非常广,如中国目前的高分辨率地球观测能力、中国的纳米和微卫星发展、空间保险业、中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对航天工业国际合作战略、HTS的电信趋势、GNSS应用趋势和新兴产业和中国私营公司的车辆发布等。它让我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航天工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小卫星技术专业学员Elyka Abello(委内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