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 | ENG
首页 / 媒体宣传 / 新闻 / 正文

中心代表参加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13届大会

2018-11-13  Share

2018114日9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CG)第13届大会在中国西安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全球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意大利、阿联酋等ICG成员国,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国际航空协会(FAI)等ICG准成员和观察员,以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等特邀观察员,共计16个国家的400余名代表相聚一堂,共商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大计。北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学院院长翁敬农北航北斗丝路学院院长景贵飞应邀参会

开幕式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宣读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联合国外空司空间应用处处长卢克··皮埃尔先后致辞。




本届C(信息分发与能力建设)会议由联合国外空司ICG秘书处Sharafat GADIMOVA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翁敬农联合主持。,翁敬农了题为GNSS/BeiDou教育和培训活动情况最新进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继ICG-12召开后至今,设立在北航的北斗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在卫星导航教育培训能力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研究生学位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在资源共享、师生互换、国际交流、应用演示验证、联合行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希望利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北斗系统走向世界,服务大众。




景贵飞作了题为GNSS教育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提出将教育能力建设划分成教师队伍、教育方式、设施建设、教育环境、信息分发、财政支持等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并介绍了北航在该能力建设量化内容指导下的实践成果。希望通过北斗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深入推动该项议题研究,探索把系统、服务、应用等相关的能力建设内容尽量包含进来,形成涵盖ICG所有工作的能力建设指数。




与会期间,中心代表与参会各方代表就能力建设议题相关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建议进一步借助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这个平台扩大合作,推动和开展各区域中心之间的共商、共建、共享,在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学生交换、专家互访、联合行动等方面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卫星导航国际人才的培养能力,完善课程和实践体系建设,编写北斗系列教材/丛书。





ICG-13是继2012年在北京举办ICG-7后,中国再度举办该项国际导航领域盛会。会议通过开幕式、全体会议、供应商论坛会议、工作组会议等形式,围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全球化应用等议题开展讨论,为各国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平台。会间还同期举办了中国古代导航技术展、北斗系统建设与应用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以司南为代表的系列导航定位、授时与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当代北斗系统建设应用成果。

2018年,北斗系统进入全球组网密集发射期。目前已成功发射17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年底前还将发射2颗组网卫星,建成基本系统,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