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至7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CG)第12届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本届会议由日本内阁办公室与外务省主办,来自联合国外空司、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全球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意大利、阿联酋等ICG成员国,AIN(阿拉伯导航学会)、APSCO(亚太空间合作组织)、CGSIC(民用GPS接口委员会)、FAI(国际航空协会)、FIG(国际测量师联合会)、IAG(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GS(国际GNSS服务)等ICG准成员和观察员,以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等特邀观察员,共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心代表团由执行主任翁敬农、北航北斗丝路学院院长景贵飞、卫星导航方向专家修春娣一行3人组成。

C组(信息分发与能力建设)会议上,翁敬农代表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作了题为“ICG信息中心框架下的能力建设与教育合作”报告。回顾了北航北斗交流培训中心、联合国附属区域中心的成立过程,展示了中心在国际GNSS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教学设施、教材、师资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提出了区域中心暨ICG信息中心联盟在信息分发、资源共享、师生互换、应用演示验证、联合行动及寻求支持等方面的提议,可能的合作内容包括出版GNSS系列书籍、建立教学科研联合实验室、促进信息分发与共享、师生交换、组织短训班等。提议促进大学合作与ICG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空间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景贵飞作了题为“北斗丝路学院建设情况”的报告。介绍了北航北斗丝路学院建设愿景与组织架构,提出了北斗/GNSS教学科研网(NERN)和苏州校区的初步建设设想,以及学历教育和培训课程建设思路。最后阐述了北斗丝路学院的建设基础,总结了学院建设内容和合作意向。会议讨论环节,景贵飞教授提出应明确C组“能力建设”的定义,翁敬农教授建议在C组会议提案中加入“能力建设”和“能力指数”定义的研究工作。

与会期间,中心代表与参会各方代表就教育培训议题相关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协调,包括向联合国外空司ICG秘书处Shafa女士赠送书籍、与欧盟代表探讨通过其 GNSS维基百科“Navipedia”(www.navipedia.net)共享北斗资源、与莫斯科测绘大学安德烈教授商讨中俄教育培训合作项目计划的落实等。
通过此次会议,代表团成员一方面体现了中心在ICG相关议题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了中方在国际GNSS教育培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明确了下一年度ICG相关工作重点,为2018年在中国举办的ICG-13大会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