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留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留学生在留学目的国选择时往往考虑去世界的科技中心、教育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所在国。实践证明,国际间的人才流动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促进本地区和生源所在国的发展。
截止到2017年,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达48.92万人,来自204个国家,分布在全国935所高校,学历生24.15万人,占留学总人数49.3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1.72万,占留学总人数的64.85%。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映衬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留学世界的中国人回到祖国, 为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不断增长的留学生,相信这些学生学成返回自己的祖国,必将为所在国的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将促进学生所在国与中国的交流和合作。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有很多的不同,除了语言、文化、地区、宗教、贫富等的客观差异外,学生知识基础、各国教育体系等也尽不同,个性问题特别多,教留学生要比教中国学生难。留学生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的知识和对世界各国情况的了解,突发情况比较多,工作政策性较强,工作门槛较高,做好工作不易。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历程、自然风光、拥有各自的文化、民族英雄、历史故事等等,多元文化相互沟通、互鉴、包容,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丰富生活,这使得来华留学工作常常充满乐趣。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留学生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北航已与数十家知名企业合作展开定向培养。这种“瞄准出口、设计入口”的定向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外,近年来随着学校国际化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北航以与国外10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校际交换生成为我校来华留学发展新的增长点。
英文授课体现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因时制宜。北航从1993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就采用全英文授课,目前,本科开设的全英文授课项目也已达到5个。
中国政府奖学金对吸引优质生源来华留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各类奖学金生的严格管理和严格评估是来华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两个转化”,即北航的学科优势、科研实力转化为留学生培养的能力,北航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留学生培养的成效,是我校留学生发展的重要思路。近年来,北航在中国外交部、工信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创新和特色发展,参考联合国外空委推荐的课程方案、结合中国工程技术实践和北航学科资源优势,经过数年的努力,打造了一套空间技术应用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小卫星技术等方向先后为亚太、南美、非洲等区域培养了150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空间技术、提升能力做出了贡献。依托国际学院,北航先后建立了北斗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
我发现留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国际文化节,他(她)们把展位当成舞台,身着各自民族服装,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美食、美景、明星、英雄,表演各自民族的歌舞、乐器等,非常投入、开心。北航国际文化节,留学生学生会与中国学生会、团委合办,同学们热情非常高,有中国的企业给予赞助。国际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一届一届传承,吸引越来越多校园中男女老少的围观和参与。另外,我们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实践”和“走出校园、感知中国”等活动,也很受留学生们的欢迎。
我注意到留学生特别重视毕业典礼。每年留学生参加完学校的毕业典礼,还希望国际学院给他们再单独举办一次,我们都给予全力支持。每次有很多学生家长、亲戚朋友不远万里赶来参加,隆重热烈,每次毕业典礼都给留下我们了一份不舍、欣慰、感动和快乐。
随着学生规模的增长,管理和服务难度增加,北航留学生突发事件近年来也时有发生,管理人员的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留学生宿舍资源一直很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北航留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北航留学生教育正在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那些事也一直在继续。